论坛回顾(2):皮特·司库佩里——设计未来的教学

2020设计未来线上国际会议于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北京时间下午2时45分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国内外著名机构学者专家共聚云端,围绕设计未来探讨前沿学术思路,分享跨界创新实践。

本次会议围绕“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的主题,探讨“未来研究”和“思辨设计”对创新思维的启发、“短期未来”与“长期未来”对创新趋势的影响、“未来思维”和“设计思维”对创新实践的推动。会议将为海内外设计与创新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实践者、学生以及其他跨界创新人士提供一个探索学科前沿领域、讨论未来变革方向,构建国际学术社区的合作平台。

皮特·司库佩里 Peter Scupelli

卡耐基梅隆大学尼伦伯格设计副教授

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环境实验室主任

Nierenberg Associate Professor in Design, Director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Lab,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演讲题目

设计未来的教学(Teaching to Dexign Futures)


我们的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情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诸如气候问题、全球疾病大流行等。同时社会也面临着“白人至上”、“种族主义”等问题。对此,Professor Peter提出了疑问:我们的设计师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设计去解决社会上的挑战?

作为设计教育者,Professor Peter经常向学生提出以上问题。设计思维是一个很强大的工具,它使我们的视角变得更宽广。当前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而设计在这其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Professor Peter提到了“去未来化”,这是指我们当下“不去思考未来,但保有着未来的视角”。这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我们可以拥有共同的美好未来。

Professor Peter强调了设计4.0的概念。他表示,设计1.0是传统的设计,设计2.0是产品的设计,设计3.0是组织性的转型设计,而设计4.0是社会转型的设计,它包括了国家、社会、星球所面临的挑战等等。

Professor Peter还援引了Arnold Wasserman的研究。在Arnold Wasserman看来,设计1.0是以物品为中心,2.0是着重于以人为本,设计3.0关于改变世界、改变社会以及社会的变革等,而设计4.0则是把以上设计理念都包含在转型设计上。当设计者面对整体社会层面上越来越大的问题时,各个层次的设计都需要调动起来。

作为一个设计教育者,Professor Peter经常向学生提出以上问题。设计思维是一个很强大的工具,它使我们的视角变得更宽广。当前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而设计在这其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此,Professor Peter提出了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时空中的设计、特定价值的设计、去全球化的设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Professor Peter提出了“乌托邦”和“去乌托邦”。表示想要实现有理想的世界,我们需要对设计者进行教育。并且介绍了他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相关的课程设置。他介绍了“设计未来”、“设计未来课堂导论”、“设计未来场景导论”三门课程。

Professor Peter着重介绍了“设计未来”这一课程。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包含了线下课和线上课。

Professor Peter加入了学生的“反思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课上所学,帮助他们加深学习效果,让他们更好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工作中。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会在白板上罗列成果。这一课程包括了15周和7周两种课程设置。

Professor Peter还强调了课程的相关内容是在和世界各个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教授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课程目前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有慕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