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7):张黎——论新兴设计实践的思辨转向

2020设计未来线上国际会议于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北京时间下午2时45分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国内外著名机构学者专家共聚云端,围绕设计未来探讨前沿学术思路,分享跨界创新实践。

本次会议围绕“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的主题,探讨“未来研究”和“思辨设计”对创新思维的启发、“短期未来”与“长期未来”对创新趋势的影响、“未来思维”和“设计思维”对创新实践的推动。会议将为海内外设计与创新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实践者、学生以及其他跨界创新人士提供一个探索学科前沿领域、讨论未来变革方向,构建国际学术社区的合作平台。

张黎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


演讲题目

论新兴设计实践的思辨转向


张黎介绍了目前正在关注的四类设计实践,包括:后人类设计、女性主义思辨设计、物导向设计、话语性设计

第一个部分:后人类设计,人类世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地质纪元的概念。它描述以人类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及其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地质环境还有生态环境构成一种不可逆非常负面的影响。我们的思路,要以物为核心推测后人类时代,不再重蹈人类世前面的恶果。

思辨转向,传统的认知对于技术的进步保有一种不用去怀疑的利索当然的乐观情绪,但实际上技术的很多前提是需要具备检验和推测的。今天的一类新兴设计实践带着很强的批判性和怀疑性的态度讨论,技术能不能让社会更美好?如果能怎么去做?不能怎么预判预防?

综上在设计实践当中的变化,呈现出后人类以及去人类的趋势。设计其实没有办法去人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中心稍微调整和纠正一下。比如在前几年出现了以AI算法为主导力的构形设计,设计师设计了一个软件,设定某些参数,如整体的框架的宽、高,让计算机自己去运行,最后出来的结果是人类设计师没有办法去预判,没有办法预测得到什么样的形态,我们可以用后人类的角度来理解它。

第二个部分,在关于新兴设计实践类型的分析。张黎以长谷川爱作品“我想生一条鲨鱼”作引,提出问题:什么是女性主义设计史,什么是女性主义的思辨设计?这一类的设计师大多数都是女性,而且她们非常擅长把女性的身体及其跟女性身体相关的经验作为非常主动的话语资源,去推测或者思辨、虚构、制定、执行、沟通,只要是基于女性独特的身体体验去做的任何表达,视觉化的表达,物质化的表达,只要能为所有性别的存在进行赋能性的诠释,在我的理解当中都算作女性主义思辨实践的范畴。

第三部分,物导向这类设计当中,人的因素或者痕迹会非常弱。物具有不以人的经验为基础的现实,物有它自己世界存在的法则,没有办法用向下还原或者向上还原的方式理解它。人也是一个物,因此万物平等。物导向结构当中人跟物是扁平的,人的经验不再是绝对,只是万物对于世界众经验的一个纬度。这样一个思路很好拓展了我们如何去呈现人和物的交换关系。

第四部分,话语性设计,包括design for debate,以及反思性设计或者质询型设计,这些设计目标都只有一个:物被作为一种媒介去打开了沟通的可能或者交流的可能。在话语性设计这种设计实践当中,它想传达出来一个核心观念,所有的设计都是沟通,这个观点也很符合一个学者所提出来的社会系统理论,他在这个理论当中说到,社会是由沟通而不是由人类构成的。我们去考察某种社会文化也好,社会现象也好,或者社会伦理问题也好,它的构成、它的结果或者它的起因不应该只看到人,而是应该看到这当中的沟通活动。以物为导向设计构建人和物之间的交互关系,更加关注物本身能产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