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1):蔡军——为未来社会的挑战而设计本次会议围绕“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的主题,探讨“未来研究”和“思辨设计”对创新思维的启发、“短期未来”与“长期未来”对创新趋势的影响、“未来思维”和“设计思维”对创新实践的推动。会议将为海内外设计与创新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实践者、学生以及其他跨界创新人士提供一个探索学科前沿领域、讨论未来变革方向,构建国际学术社区的合作平台。 蔡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 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演讲题目 为未来社会的挑战而设计 蔡军老师从今年形式出发,指出人类今年在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这个变革由于过去的经济、科技、社会等能量的聚集已经呈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而新冠疫情加速了对此的冲击,这样的“黑天鹅”现象是大家都不曾预料的。在这个时期,我们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看到过去的冲击,同时又在面临巨大变革。 另外,蔡军老师以澳洲森林大火、日本福岛地震为例,指出除了疫情之外,全球的生态环境、人工环境现在也在面临巨大的冲击状态,以及超级大国的核威胁,说明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平静,所有的矛盾和焦点看似都在冲突和爆发。 ![]() 接下来蔡老师提出:设想过去,我们昨天设想的未来是不是就是今天? 人类的历史社会中间,其实一直不断地在去设想明天会怎样。从自动驾驶等案例来看,昨天人们设想的与今天在人们眼前的,其实非常相似。 昨天的人在设想今天,我们今天的人是否设想的未来就是明天呢? 蔡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近年来人们对于未来机器人的探索,以微软小冰、索菲亚机器人为例,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状态,不管是虚拟的人,还是机器表现的类似真实的人,正在逐步地侵入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在跟我们对话,而这种发展是有利有弊的,带来方便与与高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有一定危险性。 ![]() 在这样的状态中间,未来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研究未来的机构中间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未来三个发展思路的描述,一是传统的世界,二是一个野蛮人世界,三是未来的世界。 因此,塑造新的思维模式是面向未来挑战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我们如何去塑造一个未来思维? 未来思维是在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去增强未来认识、构建洞察未来的方法论。 1. 构建未来的伦理 形成一个具备社会责任的组织架构,使新的企业适应未来的发展。 2. 构建未来的知识结构 不能从单点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多地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讨论 3. 教育的重要性 未来是可以通过设计赋能的,因为设计本身涉及到的思考、工具、逻辑和处理问题的过程,涉及到了从产业到社会创新、生态、环境、金融、服务等等,最为核心的就是设计具有的思维发展、发散和整合的能量。 ![]() |